过去五年,校团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对学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学校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不断提升,组织动员全校团员青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服务保障重大活动等任务中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新时代首都发展和学校建设中挺膺担当,用青春的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引领,
切实提升引领凝聚青年成效
五年来,校团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按照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部署,依托各二级单位分团委、团总支、直属团支部和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以专题组织生活会、集体学习、学生宣讲等不同形式,分级分类、系统及时开展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回信精神的学习活动,面向全校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一系列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校团委通过三个方面工作的贯通联动、协同发力,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的同时,让活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形有效。依托团员活动“主渠道”。积极推进团中央“青年大学习”,组织“建党百年正青春·跟党奋进新时代”展示分享会和微团课比赛、“中国故事听我说”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学习分享会、“红色剧本杀”等多项品牌活动,带领同学们在参与中学思想、受教育、长才干。
建立红色基地“主平台”。持续推进馆校协同育人,与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单位广泛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请进来”邀请优秀纪念馆讲解员进校宣讲,通过“走出去”在招募选派讲解员志愿者的基础上将“民族的记忆”等主题文艺演出带进纪念馆。打造可视教材“主阵地”。联合中央团校中国青运史研究所举办团史展,制作《骄傲的少年》《如愿》等原创MV和“我在丰台学党史”等原创系列微视频作品10余项,原创舞蹈《映山红》受到来校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夯实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改革,
不断强化组织动员青年能力
五年来,校团委稳妥推进共青团改革工作。配合学校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加强团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团属媒体建设。定期开展思想动态调研,关注团员青年思想领域突出问题;以远航新媒体工作室为依托,围绕不同主题板块在“青春首经贸”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1376期,总阅读量91.6万次,五年间年度阅读量增加近6倍;推动传统媒体整合创新发展,将原有的《求学》《我的大学》合并成为团刊《远航》;顺应融媒体新形势开通团委官方抖音号,单篇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达9.4万次。实施“活力提升工程”。建立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逐步把团支部建设成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班级核心。
推进区域化团建。与新村街道团工委建立对接机制,实现学院与社区“一对一”“一对二”结对,探索志愿联动和长效合作模式。健全团校培养体系。针对团学干部加油站、新生骨干训练营、积极分子培养班、团团工作坊等不同班型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开设校内“青马班”,举办团学干部延安、西柏坡等异地教学培训班3期,助力学校团干部成长发展。
心系青年需求,聚焦成才目标,
逐步完善联系服务青年体系
五年来,校团委聚焦青年成长成才需求,发挥联系服务青年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累计组织781支“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年度实践团队数量相较五年前翻了三番,校团委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实践团队获得26个市级奖项。
参加“挑战杯”取得新突破。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建立“广泛动员、长线备赛、深度培育”的指导模式,学校两次获得“优胜杯”、三次获得“最佳组织奖”,2022年、2023年学生团队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国家级铜奖,刷新我校最好成绩。大力推进青年艺术教育。指导大学生艺术团参加各类艺术赛事和文化活动,参加第五届中欧青少年文化交流盛典,在中国国际合唱节、北京大学生音乐节中屡创佳绩,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多场专题文艺汇演。
线上线下开展多彩学生活动。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开展了“唯·音乐”校园歌手大赛、经贸美食季、荧光夜跑、乒羽联赛等多项活动,面向硕博学生开展研究生学术实践节。五年来,校团委审批学生活动并提供场地保障超过2500场。
围绕重大任务,积极服务大局,
充分彰显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五年来,校团委当好生力军和突击队,在服务保障重大活动和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上好“大思政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校团委与学生处共同组织1019名师生高标准完成群众游行任务,组织409名志愿者圆满完成16个岗位的国庆游行队伍集结服务工作,孙宏皓作为全市志愿者代表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在建党100周年服务保障工作中,校团委带领学校352名师生服务广场指挥部、公益西桥站点等3大类、15个岗位,260名师生组成合唱团参与“伟大征程”大型情景史诗演出。在北京2022年冬奥服务保障工作中,校团委组织学校603名青年师生志愿者投身相关工作,传播奥运精神、践行志愿理念、讲述中国故事、代言“双奥之城”,为冬奥盛会成功举办作出积极贡献。写好“后冬奥文章”,举办114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专题宣讲,编撰《微火成炬,不负韶华》“大思政课”成果汇编和《燃烧的雪花》志愿服务工作纪实画册。此外,五年中校团委还组织志愿者出色完成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服贸会、世园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校团委先后组织200余名志愿者参与义务献血,指导艺术团线上排演凝聚师生抗疫力量,组织550余名学生作为校园疫苗接种志愿者配合筑起免疫长城,组织99名师生支援西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一线、260余名学生志愿者支持丰台区疫情流调、602名学生回社区报到参与防控志愿服务、1964人次志愿者常态化参与校内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在特殊时期织起校园疫情防线。
全面从严管团,全面从严治团,
不动摇把严的基调贯穿始终
五年来,校团委深化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要求,强化对团学组织督导。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规范。构建党委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团学工作格局,校院两级团组织每学期向同级党委汇报共青团工作;全面贯彻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将团员发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团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五年累计发展团员159人,学社衔接比例、团支部对标定级比例由不足七成已逐步达到100%;指导学生会全面完成改革任务。落实团的指导管理责任,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进行部门精简和人员优化,坚持健全机制、力量下沉,严格干部遴选,学生会改革建设情况按要求公示,主动接受师生监督;按学年如期规范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较大篇幅修订学生会、研究生会章程,使之更好指导学生会组织工作。
重点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修订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规范社团登记审核,加强活动监管,严格指导教师的管理,定期召开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会议,审议学生社团年审名单、注册登记结果及指导教师选聘结果。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校团委将继续切实肩负起学校党委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动员引领全校团员青年挺膺担当、团结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学校朝着全面建设北京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财经大学目标的开拓奋进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