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五年 | 首经贸学生工作:强化使命担当 助力全面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5年来,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激活调动各方育人资源,充分发挥育人矩阵效应,全力推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细化深入开展,“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实现新突破,学生工作持续创新,围绕财经特色,聚焦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立足北京,服务首都”办学要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善用大思政课,强化学生思想引领

丰富“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开门办思政,积极搭建思政育人大平台,扎实用好首都发展大题材,主动创造学生成长大舞台,架设网络思政阵地,优化心理健康水平,扎实推进队伍建设,不断赋能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以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为方向指引,不断丰富育人场景、搭建育人平台。持续丰富主题教育内容,激活调动优质资源,同时,连接校园内外,切实推进实践育人。着力强化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创新打造育人载体,抓紧抓实思政课程,不断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聚焦学生心理健康,优化育心育德,聚力学工队伍建设,坚决筑牢力量支撑。

打造育人新阵地。成立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影视基地,与“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共建“首经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建“‘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赋能思政工作长效推进。

c0baa32300c5419c838799a87c457c3b.jpg

e28ba90b5dfb425eb11e0423424b6542.jpg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每学年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把握重要节点,推出四史学习、诚信教育、劳动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教育方案,为高质量开展好教育工作提供方向指引;依托“成长课堂”,有效构建二课堂育人模式,5年来开展70余场讲座活动,覆盖4万人次;依托“周末影院”,展播30余部优秀影片;线上线下多渠道打造“三大典礼”活动,制作新生、毕业生原创歌曲;以宿舍及班级为单位,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

着力推进实践育人用好用足用实首都育人资源,打造行走在京华大地上的“大思政课”,使社会大课堂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有力补充。千余名师生投身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100周年重大活动、冬奥会冬残奥会、抗击疫情等任务,4000余人次参观“真理的力量”“奋进新时代”等主题展览,58支学生党支部参加红色“1+1”活动,不断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路径,公众号平台5年间共发布推送2400余篇,阅读量超200万次;发挥信息员优势,加强动态分析和科学研判,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深度参与思政课程建设。2023年起,创新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充分发挥学工系统教师的引领力优势,引导学生感悟思想伟力。

优化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大学生心理素质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心理中心功能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全覆盖的心理普查和排查制度,持续推进个体咨询及团体辅导,做好危机事件处理工作;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连续获评“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奖”,2018及2019年获评“特色工作奖”;疫情期间,制定专门方案,派驻专职心理教师住校工作,组建高校心理援助专家团队,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动态调整心理咨询方式,织密安全网。

选优配强学工队伍。推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学生骨干训练营”等活动;科学规范推进辅导员选聘配备,5年来公开选拔23名专职辅导员,推免26名优干保研优秀学生干部留校从事学生工作,优先将新引进的辅导员配备到院系一线,深入实施“素质培养计划”和“卓越发展计划”,组织开展学习培训、辅导员小聚30余场,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设置辅导员驻楼工作室,打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深挖市场资源,提升就业创业质量

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实现了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目标。5年来,毕业去向落实率、深造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均处于市属高校前列,圆满完成学校就业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深化校企对接合作,访企拓岗促就业,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举办校园双选会、宣讲会,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岗位,多年生岗比均保持在1:10以上,充分利用“就业+互联网”的模式,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开展立体式就业指导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多层次实践活动。办好职点课堂、求职工作坊、简历诊所等就业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模拟面试大赛、创业沙龙、生涯体验周等品牌活动的覆盖率;引导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就业,用好用足各类政策性岗位;优化服务育人职能,提供“网络远程面试间”“求职证件照优惠拍摄”“就业桥资讯平台”等服务工作,针对重点帮扶群体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建立未就业学生工作台账。2022年,我校蒲公英生涯发展工作室获评北京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


落细管奖帮扶,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严把程序标准,规范奖惩管理,做好学生评优评奖与纪律教育工作。5年来,共评出校长奖学金56人,国家奖学金100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60人,5221人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主动摸排因疫情导致困难的情况,对311名受困学生给予311000元资助。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内涵式转化,广泛开展校园国防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国防教育,5年来共有68人应征入伍。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关怀少数民族学生,优化教育管理。

筑牢防疫屏障,推进疫情防控“网格化”。积极落实各项防控工作要求和措施,2021年配合学校防疫办3次组织师生集中接种新冠疫苗,建立《学生常态化核酸检测统计台账》及监督问责制度,健全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参与其中的网格化工作体系,加强应急状态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完成上报教育部和市教委的疫情防控数据30余次,做好学生离校、离京、返乡等事项的统计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数据保障。2022年获评首都学生资助典型经验单位。

未来,党委学生工作部将以持续提升学生工作实效为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营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丰富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统筹规划,创新品牌,不断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力保障我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着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在强化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以实干实绩推动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守正创新、踔厉奋发,锚定服务新时代国家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谱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