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校友、嘉祥敬老院专业社工赵文博:舍予成舒,与爱同行
发布时间:2021-09-02 来源:对外联络合作处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T
赵文博,一个热爱社会工作的女生,一个将社会工作融入自己血液里的人。她是劳动经济学院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北京嘉祥敬老院的专业社工。她多才多艺,兴趣广泛。面对社工,她有过彷徨和排斥,然而四年学习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让她一点一点地接触、了解了社工直至热爱。
时至今日,她是右安门医院下属嘉祥敬老院的一名专业社工,主要负责敬老院标准化制度建设,同时还负责一线的活动策划、老人心理疏导和敬老院宣传等工作。她用挚爱践行着“社工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了解,但可以试一试
与文博学姐约见的采访“几经周折”终于得以实现,还未走进教室就听到了她和学姐、老师热切地聊着天儿,洪亮的嗓门儿还有爽朗的笑声和我印象里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儿”形象毫无二致,这样一个自由洒脱的姑娘在毕业后继续选择社工为职业,心甘情愿将全部的心血奉献给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并且已经小有收获,这让我对她的心路历程更加好奇。
2019年8月7日“浪漫夕阳恋”七夕活动
提及社工,大家的印象可能会是公益组织的义工、志愿者等,其实不然,义工、志愿者参与的是无偿性的助人活动,而社工则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懂得专业理论的人员,参与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活动,性质相似却不相同。和大多数社工专业的录取生一样,赵文博带着对专业的疑惑以及对将来的未知,走入了社工专业的大门。
“高考报专业的时候正赶上金融热、会计热,我当时考过了北二外日语同声传译的提前招生,也过了清华美院的艺考,但最终家里人还是希望我能学更稳定更平实的专业,所以就转而报考了首经贸,又恰逢北京文科高考很难,最终就调剂到了社工的专业。”赵文博回忆说。
大一时,王玉老师的心理课略微激发了赵文博的兴趣,让她对于社工虽然依旧没有很了解,但也并不排斥,进入大二,吕新萍老师的实习工作坊带她开始了解不同的社工范畴,比如青少年社工、劳工社工、养老院社工等。在各家机构的参观学习中,她渐渐发觉,社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专业,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但由于这同样是一份精神回报大于物质回报的工作,在二者的矛盾下,赵文博并没有设想过自己会一直从事社工的相关工作,她还曾希望转专业或者辅修学一些其他的专业,但因为体育拖了后腿,都没能如愿,最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继续社工的学习。
害怕过,但没有阻挡“热爱”
“大二的下学期,有一次我坐公交车来学校,一个人对着正在打电话的我突然破口大骂,我刚开始以为自己打扰到他了急忙道歉,后来才发现他精神上有些问题,他坐在车上嘴里一直不停地骂,我也就这样一路胆战心惊地挨过了一个多小时。”赵文博说。因为这一次的经历,又想到之后可能会时常面对这样的人群,赵文博对社工有了深深的畏惧感,决心要放弃这个行业。恰逢假期中她带着几个亲戚家的孩子在北京玩儿,十五年国画学习的功底,加上博览群书的习惯使她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讲解地生动有趣、头头是道,有人便提议她去从事对外汉语的工作。这让她看到了新出路,很快便投入到了相关的实习工作当中。
赵文博的阅读面广泛,阅读量巨大,假期里常常带着水和面包在图书馆看一整天书。中国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文字变迁、道教、佛教、中医,西方的历史、服饰、艺术、调香制香等书,她都有所涉猎,加之做事颇具条理性和行动力,她本可以成为一名卓越的对外汉语老师,然而世事难料,好友一落千丈的生活遭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我们从小一起块儿长大,她的家庭条件很好,曾经的她总是打扮得光鲜亮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生活很幸福,大学之后我们的联系少了一些,突然有一天她打电话让我去看看她,并告诉我她结婚了,宝宝也快1岁了。”惊讶于好友过于迅速的人生进阶,赵文博一时有些茫然失措,却也未曾想到在几经辗转真正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好友时会带给她更加剧烈的冲击。“她住在一个特别破烂的农村小屋里,身材已经完全变形了,整个人毫无形象可言,丈夫的形象、身家各方面更是和原本的她相差甚远,她当时还正打算打官司离婚,但是因为孩子的抚养问题一直没能实现。”
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姑娘,转眼却成为家徒四壁、整日蓬头垢面的农家妇人,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赵文博惊愕、愤怒、揪心。“回家的路上我哭了一路,当时心里就在想,如果我当初学医,就能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她要防范什么;如果我当初学法,从她被骗结婚的那一刻起,我就能帮到她;那么同样如果我坚持做社工,我是不是就能够从现在开始有效地去帮助她?”
2020年1月16日新年联欢会
这一次突来的悲凉,让赵文博开始反思,之前的她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为自己而活的同时也在尽力做着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儿,比如:假期自己挣学费减轻家里的负担,给留守儿童上课陪他们玩儿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一片天空。她一直过得很舒服很满足,然而这一次朋友的变故让她第一次有了无能为力的感觉。她发觉自己本可以尽己所能做更多的事去帮助好友摆脱痛苦,但此时当好朋友真的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给予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社工。”赵文博认为,她需要这样一种力量来支撑自己帮好友摆脱痛苦,社会也需要这样一种力量来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及人之老,与爱同行
大三到大四的暑假,在学院老师的引荐下,赵文博来到了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的万科·幸福家社区养老中心,在这里,她再一次被从事社工而迸发出的力量所感染,并且在工作的摸索中逐渐明确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赵文博曾提及大一初始吕老师的实习工作坊让她开始了解社工,并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社工的种子。巧合的是,在大学生涯的最后阶段,吕老师的一个建议,让她心中这颗社工的种子真正发芽,并开花结果,帮助她找到了归属。
给老人集体做核酸检测
万科·幸福家养老院是2014年末开始对外开放的“居家型”社会养老机构,赵文博的加入,为这家养老院注入了活力。“我设计了很多爷爷奶奶们可以参与的活动和课程,只要是我会的东西,我都会教他们做。机构从正式对外营业到现在,来到这个家的爷爷奶奶从二十几位增加到了一百多位,他们的日常活动也从零娱乐变成每天都能玩儿一些有趣的活动。我带着他们做手指操、烘焙饼干、包玫瑰花馒头,教他们剪纸、折纸、手语,还会策划很多主题联欢会,爷爷奶奶在这里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赵文博说。
采访中,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赵文博提到幸福家的老人们时,她会不自觉地称呼他们为“我爷爷奶奶”。她把每一位老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对他们推心置腹;她理解这些老顽童的“倔”脾气,耐心地让自己一步步被他们接受;她了解老人们曾经历过的战争、“文革”等特殊时期的历史,能陪他们一同津津乐道过去的故事。她说老人们都是敏感的,你对待他们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决定他们对待你的态度……
她的赤诚相待使她在幸福家深受每一位老人的喜爱,很有脾气的“倔老头”会在看到她的时候开心地伸手要抱抱,年近耄耋的老奶奶在尝到好吃的食物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给文博留点儿”……老人们因为她的陪伴而快乐、幸福,她也因自己得以贡献的这一份力量而满足。
唯有真爱,方能无所畏惧
也是在这里,她与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相遇、相知、相爱,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老公很帅哦!脾气超级好!”谈到自己的先生,赵文博有一种“我的幸福想让大家都知道”的自豪感。先生是一名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务员,对她的工作和热爱非常支持。由于工作忙,赵文博经常半个月不回家,都是先生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他说,让我放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有他,不用害怕。”由于工作太拼命,赵文博生病住院动手术,也是先生照顾,小到洗头、穿衣,大到检查、手术,全程默默付出,毫无怨言。
6年来,先生从未因为赵文博工作不回家不顾家而与她吵架,并且还在她每一次工作上出现迷茫、委屈、退缩的时候,开导她、鼓励她、帮助她。社工这条路,赵文博走得艰难而辛苦,从最初的不被人理解到坚持至今,一直是先生在鼓励和支持她。“亦师亦友,灵魂伴侣,可以说,我作为社工,给别人力量,给别人带来精神支撑,而他是我的精神支柱。”赵文博说,“所以有人说,我是爷爷奶奶的‘救赎’,他是我的‘救赎’。”
赵文博的社工情结,不是一见钟情却也是命中注定。这种循序渐进的热爱,让她觉得坚持就是一种幸福。这种热爱离精神的愉悦最近,离物质的愉悦最远,它不嫌弃迟来的你,却会唾弃放弃的你。唯有真爱,才能坚持到最后。
社工是一种爱的力量,愿这份力量也能一直激励着赵文博,在某些浮躁而狡黠的社会层面中,始终存有一腔热血,沉浸、执着、奉献在爱的给予中。(采写:劳动经济学院 白丹青;采访时间:2019年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