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健: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1-09-02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T
张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4级广告学专业校友,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2019年9月26日下午,文化与传播学院校友采访团由专职辅导员尹可心带队到北京电影学院对张健进行了访谈。
一日经贸人,一生经贸情
张健,山东泰安人,因高考成绩优异来到首经贸,是我校第一批广告专业毕业生。当年入学时有一个小插曲,由于山东和北京没有做好对接,山东的5个考生虽获得了省招办发的入学通知书,但是北京这边并没有纳入招生计划。学校领导看这5名同学的成绩太优秀了——超出在京录取线100多分,就把他们留下了。张健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在不知道学校地址的情况下,误打误撞找到了原北京财贸学院在枣林前街的旧址,看到一座破旧的小楼,他很是失望。正好遇到了张国山老师,为他指明了学校路线,辗转来到了花乡校址后,他终于放下心来,“校门前的琢玉桥,林立的教学楼,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憧憬。不过那时学校可没有现在这么大,就是从北门到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距离,但是环境十分优美。”张健回忆说。
张健在读书期间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担任班长和系学生会副主席,多次荣获奖学金,并入了党。谈到在学校里最难忘的记忆,张健不假思索地说:“是老师。”在他的回忆中,那个年代学校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并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和完备,“因为是第一届广告班学生,学校一边探索着方向一边给我们上课,虽然教学条件比较简陋,但每个老师的教学态度都十分认真。”张健笑着回忆道,“我还记得我们和李荣增老师一起去买摄影器材,老师用他专业的知识储备,根据每位同学不同的财力和需求,指导我们购买适合自己的相机型号,之后老师还叫我们到他家里吃饭。好老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有仁爱之心。这是好老师的榜样。”首经贸老师的教学态度对张健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亦师亦友的教学方式也是他在工作中最推崇的。
同学也留给他许多美好的回忆。“2014年是我们入学20年,我们班组织了同学聚会,除了在国外的同学,大家都来了,我们的同学情谊纯粹而又深厚。”回忆起大学生活,张健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上学期间,我要求自己每学期都要参加一次难忘的有意义的活动。”他记忆最深的是1995年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首都万名大学生高歌《黄河大合唱》活动。“现在你考我哪个版本的,我都会唱。”他笑着说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高考,毕业留校和教工委任职这三个节点,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做人要有定力,要有坚守,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只有在平时做到诚实为人、踏实做事,不畏浮云遮望眼,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才能够坚守本心。”——这是张健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的价值观,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守。
张健坦白地告诉校友采访团,他的高考“历经磨难”。那几年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终于如愿从山东来到了北京。
“虽然我是广告专业的毕业生,也很喜欢广告这个专业,但是我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明确规划的,我的理性强于感性,所以在择业时没有选择公司,而是选择了留校工作。”“当时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而且我没有任何‘关系’。”凭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张健得了学校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最终得以留校工作。所以,他很感恩于学校的培养,感恩于首都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并且在工作中始终践行公道正派的为人做事准则。
“刚开始留校工作的时候,我也曾有过困惑。有时晚上站在办公室窗前向外观望,学校以北灯火璀璨,学校以南星光点点。我未来的路怎样走?像有的老师一样把户口留下就跳槽去挣钱?”张健直白地对采访团袒露心声,“但是,做人要讲良心,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正是多了一份坚持,才有了后面到教工委工作的机会。
培养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
2016年,张健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一如既往地关心着青年学生的成长。他认为,青年学生要培养家国情怀,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小我”服从“大我”。他谈到,就在采访前一个多月,因为台独势力的渗入,国家电影局宣布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评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这时有个别年青人坐不住了,认为影响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在网上发表了错误言论。对此,张健说,“这样的人其实忘了,如果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怎么会有今天这样好的学习、生活和艺术创作环境?”
爱国爱家,增强文化自信是张健特别强调的一点,“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不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营养和源泉。”他还记得,好莱坞知名编剧David S. Goyer分享创作经验时曾表示,自己很重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许多元素都很美,对创作有启发。“一个国外的艺术家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当保护好、学习好、利用好我们的文化。”张健说。
虽然身处艺术院校,但张健言谈话语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理性。哲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让人受益终生,逻辑学让人具有理性的思考,张健特别强调在大学期间要注重哲学和逻辑学的学习,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实践、深入生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谈及母校,张健表示对母校目前的教学科研水平、社会地位和公众评价感到由衷高兴,对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也持积极乐观态度。他对校友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支持,并真诚地表示,“感谢学校的校友会,让我们这些已经毕业了的同学依旧能感到那一份与学校之间的深深情谊。如果母校有需要我的地方,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鼎力相助。”(采写:文传学院 尹可心、董嘉明、李育嘉)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