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教务处关于开展微专业设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4-18

各教学单位: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琢玉工程”各项任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务处将启动2025-2026学年全校微专业设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目的

微专业是围绕特定专业领域或职业发展方向开设的课程体系,具有“短学制、模块化、跨学科”的特点。通过微专业建设,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提升复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二、申报原则

1.需求导向。聚焦国家战略、新时代首都发展需求和行业前沿,培养紧缺领域复合型人才。

2.专业交叉。依托现有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多领域课程资源,体现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特色。

3.特色鲜明。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逻辑清晰、内容精炼、突出前沿性、交叉性和应用性。

4.保障有力。微专业应具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为各教学单位(或跨学院联合申报),须指定明确的专业负责人开展建设工作。

2.每个微专业安排6-10门具有核心功能的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20学分,学制一般为2个连续学期。

3.课程内容须独立完整,不与现有主辅修专业重复,鼓励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4.鼓励开设微专业范畴有:“未来产业”相关微专业(如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相关微专业(安全应急、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基础学科相关微专业(如数学科学、进阶英语、基础物理等)。

四、运行与管理

1.运行主体。微专业负责人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组织、教学档案管理及学生修读资格审核等;教务处统筹协调,负责指导开展微专业申报与评审、教学质量监控、资格审定和证书发放等。

2.修读对象。微专业修读对象为全日制普通在校本科学生。

3.教学开展。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授课教学方式,原则上30人以上方可开班。可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4.课程考核。微专业课程除实践类课程,原则上须组织线下集中考核,成绩评定鼓励多元化。微专业课程成绩形成独立成绩单,计入学生学业档案。

5.工作量核定。学校采取同一标准认定微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并根据学校统一标准发放课时费用。

五、申报程序

1.申报学院组织专家对微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2.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3.公示无异议后,经校领导审定通过,开展招生和培养工作。

六、材料提交

请各申报学院于5月7日下班前提交以下材料,电子版发送至jyk@cueb.edu.cn,纸质版提交至博纳楼135室。

1.微专业申报汇总表(附件1,电子版+盖章纸质版一式1份)

2.微专业申报书(附件2,电子版+签字盖章纸质版一式3份)

3.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附件3,电子版+纸质版一式3份)

(联系人:钱老师  联系电话:83951322)


教务处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