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与首经贸相伴的65年(十)|律己达人,捐款支持名师基金
发布时间:2021-10-29 来源:对外联络合作处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T
【编者按】今年是首经贸建校65周年。六十五载砥砺奋进、薪火相传,学校今天的成就凝聚了一代代首经贸人的创业艰辛。1956年与学校结缘、如今已是106岁高龄的任扶善先生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劳动学科、劳经学院和学校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在师德师风上的垂范无不值得铭记。
校友会整理了任老和学校历史的部分资料,试图通过一些片断的回顾,来看看任老是怎样走过人生的百年,又是怎样走过与首经贸相伴的65年,藉此与广大校友共同感受“大先生”的风范。
任扶善先生脚踏实地,为人低调。他多次表示,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
2014年,学校要为他举办百岁华诞庆典,他起初不同意,在学校坚持下,就提出要办就要简单办,坚持不收礼,不兴师动众。他给自己的学生写信说:“我的生日庆祝会可以和你们毕业50周年纪念会合并举办,不要花费时间去准备。”“一定要强调我谢绝寿礼和宴请。”他说到做到。
生活上,任老师更是勤俭朴素、严于律己。他至今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分配的一套60平米的住房里,当年的木头门、水泥地,依然如故,没有半点装修的痕迹;木板床、写字桌、古朴的书柜都是用过三四十年的旧物;挂历纸、药品说明书的背面,是任老师随手写下的记录……但令人敬佩的是,日常生活如此节俭朴素的任老师,在学校初次就建立以任扶善命名的教育基金征求他的意见时,却表示要从仅有的30万元存款中拿出10万元作为第一笔基金……
9月19日,校友会秘书长赵喜玲、李福田、杜婧甜三位老师去看望任扶善先生,再次提到学校计划于建校65周年之际设立“任扶善教育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劳动经济学院发展。任老师首先询问学校党委是否同意,他说自己不是名人,是个普通教师,做不了什么了,如果党委同意设立基金,作为党员,他服从组织的决定,并当即表示,捐赠10万元。
“我没有很多钱,但是我必须要出一个最低数,不能只挂名而不出一份力量。”任老师说。
赵喜玲、李福田老师因任老师退休早、收入有限,一再劝说他不必捐款,但任老师十分坚持,在赵喜玲等老师临走前,再三要求留下捐款账号,叮嘱家人打款过去。
次日,任老师的次孙任天新即代他将10万元捐款转账至首经贸教育基金会的账户。
9月30日,赵喜玲、李福田、杜婧甜三位老师再次前往任老师家中,签订捐赠协议并送出捐赠证书。此前,任老师听次孙朗读了捐赠协议全文,他表示,内容全部知晓,协议很好,很全面。他一笔一划,亲自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因为眼睛不好,许久没有提笔写字的老人家,为了这次签名,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练习了。
任老师对基金提出了几点原则性要求:一是捐款要自由自愿,二是使用要合理合法,三是永续持久。他说,希望这个基金能够为国家人才战略增砖添瓦,真正能在垂暮之年为党和人民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这样他就安心了。
“人名善,心更善,乃人生第一要诀;书求精,道亦精,在我辈能有几人?!”(——李福田老师贺联)作为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学校六十五年办学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任扶善先生一生所表现出的老一辈首经贸人治学严谨、脚踏实地、豁达包容、积极乐观、善良低调、无私奉献的品格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伸阅读】
首经贸的“名师基金”
首经贸成立六十五年来,每一点发展和进步,都饱含了广大师生校友开拓拼搏、辛勤耕耘的汗水,尤其是多位治学严谨、品行高洁的杰出老教师的贡献。2016年以来,首经贸教育基金会陆续设立了日新奖励基金、晓航基金、董久昌基金、雯辉法学教育基金等名师基金,即将设立任扶善教育基金,以彰显和传承杰出老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已经设立:
日新奖励基金:
陈日新,1984年至1994年调任北京财贸学院,先后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0年间,他和领导班子以及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同甘共苦,筹建新校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建设现代化学院。在这个过程中,陈日新舍弃了很多东西,房子、票子、职称……凡是属于个人利益的东西,他都不要。建设新校区的3年中,教职员工在陈书记的带领下经受住了考验,教育教学工作反而在困难中前进了一大步。陈日新书记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品格也深深烙印在师生的心中。
日新奖励基金由刘廷儒校友先期捐资100万元发起,设立“化育奖”,用于奖励优秀教职工。
晓航基金:
郭晓航,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专业的开创者、中国农业保险的第一人,被誉为我国保险界四大泰斗之一。晓航教授从事保险事业和高等教育50余年,发表了大量在业界和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论文,著作等身,不仅在国内保险界有广泛影响,在国外保险界也享有崇高声誉。晓航教授一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品德高尚,为教育培养学生和年轻一代老师呕心沥血。他待学生亦师亦父,曾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对学生关怀备至,深受学生爱戴。
晓航基金由李发明、杨珊两位校友先期捐资60万元发起,旨在促进保险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董久昌基金:
董久昌,我校为数不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同志,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研究生,北京财贸学院第一任教务处长。1980年任北京财贸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1988年离休。他开创了我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函授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先河,为学院“走出胡同办大学”呕心沥血、寻找出路,其力主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为奠定了学校事业进步的基础。离休后,他继续关心学校,积极主动为学校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并参与创办北京金融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董久昌基金由其子董宁捐资100万元设立,每年颁发“董久昌奖学金”,激励我校研究生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雯辉法学教育基金:
沈雯辉,195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相继在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北京市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高、中级人民法院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和审判工作。1980年起在北京财贸学院任教,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工商行政管理系副主任、经济法系系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立后,任经济法系系主任、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起为硕士生导师,1997年起兼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被聘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督导专家。
雯辉法学教育基金由法学院校友发起,助力法学院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即将设立:
任扶善教育基金:
任扶善,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曾在重庆从事社会统计工作,在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上海)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9月到北京,先后任教于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956年起,先后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北京劳动学院、北京经济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扶善先生长期从事劳动经济和劳动法研究,是我国劳动科学专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是劳动经济学界泰斗级前辈。
任扶善教育基金由劳经学院校友发起,主要用于支持劳动经济学院的发展。
上一篇: 任老与首经贸相伴的65年(九)|退而不休,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
下一篇: 没有了